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编五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2 认位数、认数
3 认数
4 认数、认物体
5 ~6 、分与合(国庆节)
7~9 、加和减(1)
10 期中考试 3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11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此处隐藏2374个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六、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试 3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19 期末复习 5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一、指导思想
以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努力建立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二、班级概况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我上学了”的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识字教学、汉语拼音学习、及课文学习。每篇课文学习结束后都会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练习,
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304个,其中100个会写;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2)、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 。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4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六、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九月份
1、组织学生报名、领书;
2、入学教育;
3、识字(一)及部分拼音。
十月份
1、继续学习拼音;
2、课文《秋天》
十一月份
1、课文《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及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四;
2、组织学生参加期中检测。
十二月份
1、识字
2、第六、七两个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
元月份
1、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
2、组织学生参加期末检测;
3、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