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1
教学目的:
1、认识“蔓、缠、竟”这些生字。会用“终于”说话。
2、研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感情朗读课文。
3、知道“百闻不如一见”,懂得要多留心细观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展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图说话。
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指名说话
2、揭题:画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他究竟在观察什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咱们到课文里看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给文章自然段标上序号。
A、结合课文插图,读了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
B、想一想,说一说。
“我”听大人说。起先,我。于是,我就。最后我终于相信。这真是一次的观察。
3、再看插图,读读词语。
扁豆蔓儿、终于
缠上去、观察
竹竿、究竟
特意、偷偷地
墙根、决定
(1)指名认读词语。理解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用这些词各说一句话。
三、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1、轻声读全文。
思考:在大人的谈话中,我听说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针对这一有趣的话题,我起先怎么想的?最后又是怎么认为的?用“——”划出有关“我”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
2、交流讨论,深入发现。
在交流反馈中出示句子:
A、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真的吗?我不相信,决定自己观察观察。
B、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
(1)指名读两句句子。“我”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起先我不相信是为什么?最后我终于相信又是为什么?
(2)再自由读这两句句子,留心标点“?”从标点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想想,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两句话?指名挑战读,评价。
3、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态度?让我有这么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呢?
自由读2、3自然段
(1)小结:认真仔细的观察,亲眼看见的现象改变了我的态度。
(2)用“ ”划出“我”观察态度认真、仔细的句子。
A、交流反馈,理解品味“特意”、“看个究竟”、“紧盯”、“又”这些词的意思和用词准确。
B、在两次观察中,让“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C、比较句子。
我看着它。
我紧盯着它。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紧盯”?
D、课件展示扁豆蔓儿的有趣现象——从右边绕着爬。
4、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此时,你想对课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四、回顾总结,思考升华。
1、出示图片。看看“我”的'神态,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一下。
想象:小主人公开心地对我们说什么呢?
2、课文中的“我”在一次有趣的观察中收获了什么?你们在《一次有趣的观察》里又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我不相信
仔细观察
一次有趣的观察、扁豆蔓儿向右绕爬、特意、紧盯
相信事实
终于相信
二年级《一次有趣的观察》教案2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是对本册第四组讲读课文《动手做做看》一文的拓展,通过一个小男孩亲自观察扁豆蔓儿是否真的向右绕着爬的真实故事,鼓励小学生不要轻易迷信某个结论,要勇于主动去探寻事实的真相。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和表达能力。
2、创造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做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演播室上课高兴吗?自信吗?平时爱玩吗?好(hào)吃吗(此时学生一般都会笑得合不上嘴)?引出扁豆炒肉丝(投影图片),引出扁豆,投影扁豆蔓儿实物图片。提出思考:扁豆蔓儿在上爬时有规律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看来大家预习过,那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才相信这一规律的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再把课文好好读一读。
【设计意图】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上课伊始营造宽松的氛围十分重要,要努力让孩子觉得老师很有趣,心情很放松,学生敢说,敢笑,那就成功了一半。
二、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自读课文,巡视发现学生在哪些地方的朗读有障碍,鼓励在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先学后教,摆正学生主体位置,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蔓蔓儿黄瓜蔓儿南瓜蔓儿缠绕缠绕
2.认识“究竟”,练习用究竟说话。
3.检查读书:谁最喜欢读哪一句或哪一段?(多请几位学生读,对敢于尝试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激励;对读的比较长的句子或者比较难的句子要停下来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注意利用优生优质资源,多采用学生喜欢的比赛或小组挑战的方式,生生互动,产生蓬蓬勃勃的学习气象。
四、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加强语言的内化积累。
1.围绕“有趣”,让学生深入了解豌豆蔓儿“固执”地缠绕上爬的特点,体会小作者的用心观察。
2.提问:课题上重点突出的是哪个词?(有趣,也会有说“观察”的)课文哪里体现了有趣?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看谁读的最有趣味。
3.播放扁豆蔓儿上爬短片。
4.填空,检查学生语言感受和积累内化情况。
五、引导用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1.创设情景,练习简要概括全文。
2.给出关键词语,学习运用重点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听说不相信观察终于相信
小结:一篇文章读完了,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词语,挑出来,把这些词语组成几句扼要的话,就能简要地把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六、作业:让学生剪“莫比乌斯圈”,在实践中强化动手做做意识。
【设计意图】中国孩子动手和观察能力越到高年级越弱,这种现象必须在各科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老师更应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或亲自观察的习惯及能力做起,从而真正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