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
1、尝试让多种材料穿过直管和弯管,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根据已有经验,选择较恰当的工具和方式,积极尝试着解决问题。
3、初步能整理并讲述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直管、弯管、筷子、珠子、毛线、纸张、海绵等。
2、生活经验准备:认识与本探究活动有关的材料及其名称。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激发兴趣,提出探究活动的要求
1、出示直管,引导幼儿明确探究活动的内容。
2、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材料,避免材料滚落在地上,注意安全。
二、探究让各种材料穿过直管
1、幼儿探究,鼓励幼儿尝试将各种材料穿过直管。
2、集中交流,提问:你试着把什么东西穿过直管,你发现了什么?
3、师幼一起小结,比直管的管口小的物体能穿过直管。
三、探究让各种材料穿过弯管
1、比较直管和弯管的特征。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根据操作直管时的经验选择工具和较合适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究。
3、分组竞赛,激发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探究和发现。提问:你让什么东西穿过弯管,用了什么办法?
4、师幼一起小结,帮助幼儿分析所获得的信息。
活动延伸:
提供曲折型的弯管及其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对管道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材料取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整个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任务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显得井然有序。
本次活动还注重“三个学得更好”:
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难度的材料。
2、让幼儿在接受挑战,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学得更好。
3、采用竞赛、赏识的小结方式,让幼儿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学得更好。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后我及时反思,发现还有两个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所以,今后我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严谨。
2、管道的弯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的材料,确保幼儿在“如何让幼儿通过科学活动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幼儿园中班教案2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教案3活动目标:
1、能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根据小动物的特点,理解并记忆相关的乘车约定。
2、让幼儿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公交汽车情景模拟、相关PPT。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 ……此处隐藏11124个字……蛛的。(集体和个别回答)"兜风"什么意思?注意量词的使用。
(2)蜘蛛一直忙着做什么?
(3)蜘蛛忙着织网,没有回答,猜猜蜘蛛心里是怎么想的?
(心里想着我要把网编织好了,不能跟你们去玩。坚持到最后他终于编织出了一张漂亮的网。)(4)蜘蛛是怎样捉到苍蝇的?为什么说是好忙的一天?
小结:蜘蛛工作时非常专心和认真,没有跟小动物去玩,最后织出了漂亮的网。
3. 幼儿根据相关汉字扮演角色,尝试进行情景表演。
三、情境表演 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情节表演。
四、总结交流:你们喜欢这只蜘蛛吗?为什么?
小结:蜘蛛做事情很认真,有始有终,从头到底把事情完成,然后才能去做别的事情,我们也要向蜘蛛一样,坚持到底才能做好事情。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本领。
幼儿园中班教案14【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消防意识。
2、学会简单地自我保护方法,懂得生命的珍贵。
3、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易燃品。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如果家里着火了你会怎么做?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宝宝家为什么会着火了?
故事总结:由于小猫对火苗的好奇,使整个房子都着火了,差点害了自己和宝宝。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能玩火,如果着火了,不要慌,告诉大人或拨打火警电话119,然后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地离开火灾现场到安全的地方去。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你遇到过火灾吗?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 小朋友们知道遇到火灾需要拨打什么电话?号码是多少?
(2) 《儒灵童》教会小鸟是怎样救同伴的?
(3) 小朋友当你遇到火灾时,你会怎样做?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在发生火灾时,要赶紧离开现场找成人呼救,然后拨打火警电话“119”,要记住讲清楚正确地址、这样可以让消防员们迅速赶来灭火。当遇到大火时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烟雾中有害气体对人的侵害。要蹲下身体向外走,不要慌张,逃离火场,要沿着墙走,寻找安全出口。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能玩火,像图片上的小朋友这样玩烧纸,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火灾,要记得拨打火警电话“119”哦,然后告诉对方正确详细的火灾地址。
四、游戏互动。
巩固主题名称,着火了规则:教师可找一名小朋友扮演小火苗,小朋友们要躲避小火苗,如果被小火苗追上的话,那被碰到的小朋友身上就会“着火”。这个时候着火了的小朋友也要帮着小火苗去追赶其他没有着火的小朋友。给坚持时间最长没有小火苗烧掉的小朋友奖励。借此来影射火灾的可怕,告诉孩子不要玩火。
【活动延伸】
(1) 带领幼儿唱读《儒灵童》儿歌。
(2)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易燃品。
(3) 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小百科: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15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1、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提问: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了解龙舟的特点。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除了我们瑞金有龙舟,我们江西的很多地方也有龙舟,你知道江西最大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最大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老师小结: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六、延伸活动。
1、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划龙舟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