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案

时间:2024-07-12 18:52:17
《小数的意义》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小数的意义》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

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小数部分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28页至30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小数的资料,老师选择了一些,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1)一块橡皮0.3元;一张信封0.05元;一本练习本0.48元。

(2)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0.001米。

(3)老师用的签字笔笔芯是0.38毫米的。

(4)艾兰德 “维生素C含片”净含量:0.65克×120片。

(5)钱嘉容的家到学校大约有3.9千米,她的爸爸身高1.82米。

像0.3这样的一位小数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这些小数和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会读吗?只读小数,谁来读一读。

你们觉得读小数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一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依次一个一个地读。)

【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起点是三下时对一位小数的直观认识和刻画,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点。通过找身边的小数,引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激起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教材为什么三下就安排初步认识小数,因为生活中小数随处可见,孩子不陌生,早些了解也便于孩子在生活中交流。孩子对小数不陌生,因此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虽课本没安排学习,但孩子的读法早已在生活中习得,因此小数的读写方法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只课之初始阶段稍做提醒,指出读法中的注意点,即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例1,初步感知

1、出示例1。我们先来看第一条信息。

这些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

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这些物品,该怎样付钱呢?(课件出示: 3角 5分 48分)

谈话: 这里的0.3元用分数可以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板书:0.3元)

小结:1元=10角,3角是1元的3/10,可以写成0.3元。(板书:3/10元 0.3元)

2、初步认识两位小数。

你能仿照(0.3元)这样的思路说说0.05元和0.48元的意思吗?先独立想想,再同桌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提示:1元是多少分;1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那5分呢?48分呢?可以怎样想?)

0.05元,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互相说说)

1元=100分,5分是1元的5100 ,可以写成0.05元;

0.48元谁来说?

1元=100分,48分是1元的48100 ,可以写成0.48元;

板书:5100 元 0.05元 48100 元 0.48元

3、看看这些小数,为什么(0.05)这里要写0?(因为是5分钱,1元=100分)几分钱用小数表示就是——,这里(0.48)为什么没有0?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就是——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比较熟悉,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初步感知阶段,利用“0.3元该怎么付?”学生把元转化成角,进而追问0.3元用分数可以怎么表示?得出3角是1 ……此处隐藏5880个字……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1/100 ;0.05元是5分,是5个1/100 ,也就是1元的 5/100。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48/100 。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 1/100米, 1/100米可以写成0.01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比较: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1/10和1/100 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1/1000写成小数是多少?29/1000 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B、 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 读作 : 零点零零一

0.029 读作 : 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那么你知道四位小数表示什么吗?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3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知识为明线,以数学思想为暗线的教学过程: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教师测量情境,让学生感知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我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给这些小数分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并检测学生对小数的认知程度。

2.在数形结合中自主探究小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究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在汇报交流中逐渐明晰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分数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运用迁移的方法去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数?(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小数,你能把这些小数分一分类吗?(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导入新课。

师:展示学生分类的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根据同学们这种分类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了解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黑板等物体的边长。(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分组汇报)

(2)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进行了测量。如果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求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

(学生可能感到很困惑,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分数表示)

(3)教师小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因为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产生了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①课件出示米尺图。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指一指每一份所对应的位置。

②根据分数的意义,1分米=米,米也可以用0.1米表示。(板书:1分米 米 0.1米)

③启发学生:(指3分米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3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引导学生说出:3分米 米 0.3米)

④(指7分米处)你们能说一说这里用整数、分数、小数分别怎么表示吗?(引导学生说出:7分米 米

0.7米)

⑤从前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的形式。

生2:我发现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

⑥教师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小数。

①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这样的3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这样的7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进行分组讨论。(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 米 0.01米3厘米 米 0.03米 7厘米 米 0.07米)

(3)认识三位小数。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多少?

《《小数的意义》教案范文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